維護聽力健康
樂享幸福晚年
2024年6月24日—30日是
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
活動主題是
“維護聽力健康,樂享幸福晚年”
根據WHO報告顯示
約1/3的65歲以上老年人
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聽力損失
80-85歲的老年人
聽力下降比例高達80%
那么
在日常生活中
老年人該如何養成健康用耳習慣
保護好耳朵呢?
首先,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流,還是看電視、聽收音機,聽覺都是至關重要的,如果聽力受影響,交流肯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,甚至逐漸喪失這種能力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
其次,“聽” 是有情感和有溫度的。我們不僅要能聽清別人說的是什么,更重要的是要聽清別人的語氣、語調的變化。說通俗一些,同樣的一句話,語氣、語調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了,這些變化就需要我們的耳朵有很好的感知能力。
最后,我們的聽覺中樞,也需要聽覺刺激來維持其功能,如果長期缺乏聽覺信息,我們的大腦功能也會出現衰退,就是所謂的聽覺剝奪或中樞聽覺處理障礙。有人也稱之為“中樞型老年性聾”。那時候,即使聽到了聲音,我們的大腦都可能會聽不懂言語。所謂“用進廢退”,也是這個道理。當老年聾來臨了,我們需要積極干預。
老年聾發生了,這很正常,要知道這世界上60歲以上的人有一半都這樣。因此,我們不要自暴自棄,不能把自己隔絕起來,更不能關起自己對外交流的窗戶。
二、老年人對聽力的誤區
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聽力下降的問題,他們往往認為歲數大了,耳聾、耳背是正常現象,只要他人說話大點聲,不怎么影響生活,就不需要治療。其實這種認識,是非常不科學的。如果您家里老人出現了這種情況,千萬不能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,一定要積極干預。
老年性耳聾會減少外界對大腦的刺激,導致大腦加速萎縮退化,長期下來就導致老年人思維和記憶力下降,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。
老年人在發現聽力下降時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及時干預可以延緩病程的進展,而且不同程度的病情,治療成本和效果不一樣,拖延有可能錯失最佳治療階段。
可以用一些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和營養神經系統的藥物來延緩衰老。
建議老人佩戴助聽器來補償聽力,不是等到聽力很差時才能用,而且戴上助聽器不會加速聽力下降。
高頻聽力損失或者幾乎沒有殘余聽力,就要考慮植入人工耳蝸。人工耳蝸對年齡沒有限制,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可以承受全身麻醉,進行手術。
?
1.盡量減少掏耳朵
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皮膚和鼓膜損傷,造成聽力下降。不建議自行清潔外耳道,平時做好耳部的衛生清潔工作即可。
2.遠離高噪音環境
聽力損失與噪聲環境密切相關,高分貝的噪音會損害耳毛細胞,損傷內耳。如遇噪聲環境,應及時捂住耳朵并張嘴,避免聽力受到噪音影響。
3.注意科學擤鼻方式
擤鼻涕需要兩個鼻孔交替進行,切記不要同時進行。用力擤鼻涕可能會誘發中耳炎,影響聽力。
4.避免長時間戴耳機
佩戴耳機累積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,音量控制在聽力保護范圍內,以防耳機內的聲音過大而損傷耳膜。
5.科學合理使用藥物
一些抗生素有可能導致聽力損傷,甚至耳聾,使用藥物時請遵醫囑。
6.保持健康作息和情緒
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會導致免疫力下降,緊張的情緒會導致血管收縮,容易出現聽力損傷。不熬夜,放松情緒,多吃富含維生素、鋅、鐵、鈣的食物,有利于擴張血管,改善內耳血液供應,防止聽力減退。
7.防止水進入耳道
在游泳、洗澡、洗頭時,要避免讓耳朵進水引起炎癥。如果不慎進水,應該患耳朝下,用力向后上拉耳廓,以便水從耳道流出,并使用紙巾或棉棒擦拭。
當耳朵出現癢、痛、耳鳴、耳發悶、頭暈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聽力下降等癥狀時,應立即就診。